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初稿】主菜(1)艦長 科學寫作的學與教


科學寫作在一般教室中是比較少涉獵的部份,而艦長以自己本身的經驗來向與會老師簡單介紹,內容分成兩個部份:科學寫作的學、科學寫作的教。

一、科學寫作的學

漫談科學寫作

在談科學寫作的教學前,老師自己要先學會科學寫作,而一般與科學較為相關的文章可分成三類
1.科學文章:講究格式(APA等等)、內容必以事實為主。
2.科普文章:沒有格式 內容必須真實,較為平易近人。
3.科幻文章:沒有格式、以故事情節、劇情張力為主,甚至包含表達作者情感與訴求,不用考慮真實度。
而學習與教導科學寫作以前兩者為主,本次主題也集中在科學及科普文章。

艦長在此引用昭明文選「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瀚藻」一句進一步的帶出科學寫作課程與一般課程學習中同樣有的三大主題:知識、技能、情意。

知識:一般課堂最講究的是知識的傳遞與學習,這需要去學,有了知識才有科學寫作的主題
技能、情意:但是需要將主題呈現出來受人歡迎與讚賞,則是需要技能與情意的累積與磨練,而技能與情意無法在課堂中直接學習,必須長久投入時間,參與增加自身經驗的豐富度。艦長本人在中山女高也開設了一門科學素養課(科學素養的課程內容可參閱艦長部落格資料),想藉由這樣的課程進一步累積學生的技能與情意。

在剛開始從事寫作時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為何會寫不好?寫不好通常是讀不好,因此要學習科學寫作前,必須先培養閱讀的能力。
如何增進自己的科學寫作技能?要先記得「模仿是最好的練習」,當一個人的寫作要無中生有是很困難的,但是在憑藉前人累積的架構與技巧中,不斷地親自模仿與重複練習,慢慢的就能從中建構起自己的風格與技巧。
因此,如何將科學寫作寫得好:「觀摩,觀摩,再觀摩! 練習,練習,再練習!

艦長在此也跟大家開了個玩笑,說主題已經講完,有事可以先離開,不過接下來時間呈現的是艦長自己在長時間內一直不斷觀摩與練習的歷程,也可以知道聽起來容易,但是能堅持不斷地觀摩、練習卻是必須付出也值得付出的一件事。



實戰經驗分享

觀摩與練習的管道很多,像是改學生報告和科展說明書、編寫講義、投稿、參加比賽。前兩者大部分老師都有機會常常實地演練,但是後面兩種是一般比較少參與過的練習方式。

投稿當初艦長會開始投稿,是因為準備教師甄試,原本就要為了高中當時新增較難的課程備課, 一邊收集課程相關內容,既然都已經要整理資料,不如順便將整理好的文章投稿,可以增加經歷順便賺取教甄報名費。

但是在開始書寫後,發現不斷磨練閱讀跟表達能力是很重要的部份,目前投稿的目標也已經轉變為累積自己科學寫作能力。


前一陣子參與教科書編寫(教科書沒有透過投稿,多為編輯邀請作者,透過簽合約的方式編寫)發現教科書雖然沒有固定格式、但是內容與用字需要更精準,也更加受限與困難。

參加比賽行動研究比賽、人與自然科普寫作桂冠獎,競爭對手多,不只是教師,許多民間的科普寫作者也都會參加,比賽作品素質高,評審也會給予各種建議,可以從中獲益進步很多。

而從艦長的作品來去發現科學寫作歷程上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就會發現有時與同樣在傳遞與分享知識的課堂教學所會面對的問題雷同,例如:曾經在課程中作過髓鞘模擬實驗,利用水道包住火焰,證明髓鞘可以避免訊號的衰減,但是實際操作時,學生會因為視覺效果十足而模糊了應該關注的重點,後來改採行放影片講解的方式減輕原本課程設計的問題,而寫作中,也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也許是有所言外之意,但是每個人的解讀方式不同,呈現的方式若不夠恰當,反而會無法讓讀者專住在主題上。

另一種科學寫作的常見問題:不經意講出的內容可能是有問題的,必須要再花時間釐清概念,因此雖然主題內容很正確,但如何精準的傳遞給讀者是科學寫作中重要的技能。



真、善、美的作品水準

艦長個人認為寫文章就是為了分享,但是就如同老師在課堂上教得很用力,但是學生學到了什麼?也許作者寫得時候考慮很多,但是讀者真的有接收到什麼呢?
回過頭來回顧自己過往的作品,艦長提到自己前期文章很硬,多半只以知識為主,但是在表達上相當不親民,不過在不斷地累積經驗後,可以增進寫作技巧。在高中時曾經十分喜歡駢文的文字技巧,但是那時專注於技巧,卻忽略了文章主題的內容與展露的情誼,漸漸開始磨練自我作品中要形意能兼顧。
而身為文章作者必須有強烈的讀者意識,知道讀者需要什麼,從讀者的立場回頭審視自己的文章,才能將科學寫作中的科學、文字、思想,提昇到符合真、善、美的條件。



二、科學寫作的教

在科學寫作教學的實際操作經驗方面,由於時間有限,而艦長個人網站中也有不少作法可供參考,因此這部份只簡單提了幾個部份:

在教學歷程中,一樣不斷地強調著「觀摩,觀摩,再觀摩! 練習,練習,再練習!」兩句不二法門,教導投稿文章所必須的生物繪圖技巧,讓學生不斷地去閱讀與評析文章,也許是老師的個人作品、也可能是科學相關新聞,讓學生去嘗試著評析文章、分析整體架構布局,甚至挑出問題加以批判,再讓同學彼此分享討論自己的所見所得。
或者是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佈告,讓學生試著去精簡文字,並站在讀者立場思考,如果換成自己來主筆,該如何呈現?

當然也會讓學生去參考與評析過往學姐的作品,然後進一步的讓學生去實地投稿演練,再將評審回信作為指導學生的素材。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膨糖(凸糖)製作


這是酸鹼鹽的鹽類部份實驗延伸,主要重點是著重在生活中有趣的化學知識上。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反應速率實驗

這次作實驗完全忘了帶相機,所以沒有圖片。

〔反應速率實驗一〕顆粒大小與反應速率的關係

示範實驗:利用0.5M鹽酸,加上不同大小顆粒的大理石,讓學生看一下氣泡產生速率,其實像課本上利用上皿天平來觀察,質量相同但顆粒大小不同的反應,最後散失的質量會相同的結果也是不錯,不過太花時間了,主要只是要讓學生看一下而已。


〔反應速率實驗二〕濃度與反應速率的關係

示範實驗:用不同濃度加入相同的大理石顆粒中,觀察氣泡產生速度,也是一個觀察為主的示範實驗,把課本上有提到的東西講一講而已。


〔反應速率實驗三〕溫度與反應速率關係

各組器材:三腳架、陶瓷纖維網、酒精燈、溫度計、燒杯、試管(六支)

這是很多課本都會提到的硫代硫酸鈉實驗,基本上蠻簡單的,但是這次我照著課本的配方走,沈澱速率不快,沈澱顏色也比較淡。

後來發現,不去計算硫代硫酸鈉的詳細濃度,直接任意調配的較高濃度,黃色沈澱就會非常明顯,這點下次可以改進。

不過這個簡單的實驗,卻可以讓學生對於溫度和反應速率有很明顯的關聯探討,如果單純只做硫代硫酸鈉與鹽酸在不同溫度下反應的話,不含實驗步驟說明,全班可以把整個實驗在一節課以內順利完成。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酸鹼滴定


酸鹼中和這一章節,其實如果已經有化學計量基礎的同學來說,大致上原理是不困難,不過這次因為還是看到噗浪上的大家都玩很大,本來沒想過酸鹼滴定實驗要作的,後來還是試著玩了一下,不過整體實驗來說最麻煩的部份是事前準備,所以這次找了幾個精明的小組長來幫忙配了五種不同濃度的鹽酸,以及一堆林林總總的藥品。


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酸與二氧化碳製備


實驗內容:
(1)二氧化碳製作(錐形瓶、薊頭漏斗、大理石、1M鹽酸、橡皮管、廣口瓶、寶特瓶)
(2)用石蕊試紙檢測鹽酸、硝酸、硫酸(收集二氧化碳時進行)
(3)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裝滿二氧化碳的寶特瓶、氫氧化鈉)
(4)線香及鎂帶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5)無字天書(稀硫酸在紙上寫字後烘烤)

時間:兩節課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氧化還原--點銅成金


去年開始上理化後,雖然憑著以前還勉強過得去的理化底子,講起理論還有點唬學生的功效在,但是相較之下,連鎂帶都沒親手燒過的實驗室經驗不足,讓我去年有膽真的帶學生作的實驗實在是不多,不過陸續蒐集了一堆厲害理化老師的部落格後,加上噗浪上又很多名師願意回答我這個沒經驗的新手笨問題,今年開始大著膽子作一些花樣比較多的活動了。